2007-04-01

三国演义 中国四大奇书之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可以說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红楼梦》齊名。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罗贯中,但目前尚无定论,争论很多。小說以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東漢、曹魏、蜀漢及孫吳六大路線為中心,講述由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國鼎立,到西晋统一為終結。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被誉为「中国谋略全书」。

起源與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朴,内容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特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態度上,尊刘反曹鄙吳是民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删除勘正。

而書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當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認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將歷史上沒有的描寫得更細緻。不過,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卻草草收场。

《三國演義》與史實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提到演義時說「七分實三分虛」,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因魏晉政治黑暗,史料多招刪改,對中央政府多加美化,穢史、疑史眾多。三國志就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至魏晉以降歷代不少史家認為影響《三國演義》極深的逸史軼聞才是被魏晉政府隱瞞抹消的歷史,《三國志》本身有其爭議性。

但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護航《三國志》官史,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展開批鬥,胡適、魯迅等爭議極高的革新派學者更帶頭炮轟《三國演義》,而中共建政後受馬列主義反封建思想影響,在加上毛澤東本人對秦始皇、曹操、成吉思汗的愛好以及對農村思想徹底掌控。便继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關羽等人物鬥爭,大量引援《三国志》来加重炮火而忽略其争议性。直到改革开放才见反省,但不见其放松力道。

* 桃園結義:正史並無寫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 名兵器:名兵器如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畫戟、倚天劍等為虛構,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 張飛鞭督郵:為劉備所為,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大怒下鞭打督郵。
* 曹操獻七星刀:虛構故事,演義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潛逃回乡里。
* 陳宮捉放曹:陳宮在191年開始跟隨曹操,不是陳宮捉放曹操,應是另有其人。
*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事實上只有十一路地方軍,包括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和廣陵太守張超,而孫堅和曹操因官職問題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謙當時有參加,貢獻糧草金錢等。但未出兵。公孫瓚亦有參與連署,但當時正在對付烏桓而未出兵;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馬騰當時雖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另外還有陳王劉寵與陳國相駱俊、河南尹朱儁反對董卓而起兵。
* 關羽溫酒斬華雄:華雄為孫堅所殺,而且被梟首。
* 三英戰呂布:虛構劇情,呂布被孙坚击退。
* 連環計:《三國志》尚未記戴貂蟬之名,但呂布確與董卓侍婢有染。
* 貂蟬: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文學作品中的貂蟬,乃是宋、金、元民間藝人、戲劇家、小說家創造出來的。
* 孫堅之死:不是在攻城時死去,是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中了黃祖伏兵,中流矢死於峴山。
* 陶謙:陶謙為人與史實不符。
* 關羽與女性:傳曹操與劉備聯軍圍呂布於下邳,關羽曾求曹操賜呂布手下秦宜祿之妻給他,關羽也有七情六欲。
* 劉皇叔劉備:「皇叔」稱號加強對劉備是「捍衛漢室」和曹操是權臣濫權、霸朝篡國的「國賊」事實,《蜀書‧先主傳》載劉備為西漢皇族末流,但輩份未必比獻帝高。
* 徐州誅車冑:劉備所為。
* 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約三事」。
* 赤兔馬:赤兔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
* 誅文醜:文醜死於曹軍乱军之中。
* 孫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并非被于吉吓死。
*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沒有經過五關,而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 。
* 遺計定遼東:虛構劇情,郭嘉暴斃而亡,沒留下任何計策。
* 古城斬蔡陽:劉備所為。
*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
* 火燒博望:劉備所為,當時諸葛亮並未出山。
* 長板坡七進七出:應為長坂,趙雲只是護送劉備家小撤退,沒有七進七出此事。
* 糜夫人跳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 。
* 怒吼長坂橋:該是張飛先斷橋再大哮,曹操等人並未到場,嚇死夏侯傑是誇張手法。
* 劉琮遇害:獻出荊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 舌戰群儒:雖只記載諸葛亮面見孫權,但東吳主戰派、主和派相爭日盛。諸葛亮出使,一為節使,二為遊說。
* 周瑜智算蔣幹:實蔣幹之前游說周瑜不成。
*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戰,況且曹植當時未作《銅雀臺賦》,所謂曹操欲佔東吳二喬之事乃民間傳聞,唐朝詩人杜牧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喬)。」雖是千古絕句,但其後半句來源於「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句,事實上《三國志》裏全文記載了《銅雀臺賦》,卻根本沒有這兩句,純係後人偽託之作。可見唐朝已有此傳。
* 草船借箭:並無此事,相似事件發生在孫權於濡須塢之戰。
* 苦肉計:確有黃蓋詐降,但苦肉計應無。
* 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 龐統獻連環計: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 孔明求東風:純屬虛構,江東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
* 華容道:劉備确实曾发兵追截兵敗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 赤壁之戰:火燒曹船發生在烏林。
* 南郡之爭:沒有發生,是周瑜死後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
* 關羽戰黃忠:劉備征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
* 孫劉聯婚: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聯姻之一,並沒有男歡女愛的色彩,也沒有後來的孫夫人投江。
*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無採用周瑜之美人計。
* 周瑜心胸狹窄:史書雖記載了周瑜對同仁恢廓理智的作風。但周瑜也數度暗地裡陰算劉備。
* 三氣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逝。但周瑜一次密謀危害劉備時,曾為諸葛亮看穿。
* 周瑜之死:周瑜病死於巴丘。
* 弔周瑜:弔周瑜是龐統,不是諸葛亮。
* 周瑜與孔明: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
* 馬超興兵:馬超起兵攻打曹操,反讓在許昌身為人質的父親馬騰為曹操殺害。
* 割鬚棄袍:戰況確實很激烈,曹操也有敗仗。敗走時軍心潰散、諸將皆惶懼,十分落魄;但官史無戴割鬚棄袍。
* 許褚裸衣戰馬超:沒有記載,馬超甚至被許褚瞪得不敢動。
* 張松獻圖:應為劉備詢問張松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製了地圖給劉備。
* 落鳳坡:該為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死去。
* 馬超戰張飛:是馬超私自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並無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總指揮是劉備,法正參謀。
* 計奪天蕩山:純粹虛構。
* 五虎大將:劉備並沒有封「五虎大將」,五虎將是因為三國志中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傳記放在同一章。後世稱之蜀之五虎。
* 周倉、胡班:虛構人物,歷史上沒有記載。胡班可能指蜀將吳班。
* 關羽單刀會:魯肅、關羽的一場官式會宴,魯肅令東吳諸將手持單刀,往付關羽所設的宴會。
*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是一般的軍醫操刀。
* 水淹七軍: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趁水勢挾水軍引兵大破名將于禁,擒斬龐德並率軍急攻。
* 關羽麥城拒降:歷史上並未記戴明確拒降,而江表傳有關羽以偽降謀突圍之機的記戴。
* 玉泉顯聖、追命呂蒙:玉泉顯聖改編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呂蒙是病死。
* 七十二疑塚:曹操葬在高陵。
* 關平:關羽長子,不是義子,隨羽臨軍,三國志裡只出現兩次名字。
* 關興:弱冠(近二十歲)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監軍,於夷陵之戰後數年死去。
* 關索:只出現於野史中。
* 張苞:雖稱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張遵;盛年亡故亦稱「早夭」(如周瑜、郭嘉等)。張遵官至尚書,隨諸葛瞻到綿竹與鄧艾作戰戰死。
*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戰中為孫權立了戰功,砍殺馮習等人,死於234年
* 白帝托孤:劉備臨終是託孤與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但仍有謂亮曰(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況雷同。
* 八陣圖:八陣圖是諸葛亮所作的兵法圖陣,晉朝干寶的《晉記》以及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亦有記載。但不是神怪石陣、迷宮。
* 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七擒孟獲。但《漢晉春秋》及《華陽國志》中有說過「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而鄂煥、祝融、孟優、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說所創作。
* 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
* 《後出師表》:多認為是後人偽託,並非諸葛亮所作。
* 司馬懿與諸葛亮:諸葛亮頭三次北伐時,魏军并非司馬懿統領。
* 氣死曹真:曹真病死於洛陽。
*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
* 諸葛亮用兵: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
* 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大破魏軍於鹵城,司馬懿僅以身還保營。《三國志》未提用何種戰法大破魏軍。陜西鄉野傳說與演義無大異;上方谷,一說葫蘆谷,疑為鹵(ㄌㄨ;參聲)城的渾稱
* 七星燈續命:南北朝之奇門遁甲,史傳為孔明所創。歷史上亦有孔明亦精通《周易》、卜算、八卦、五行、天文、觀星等,魏晉士人常引以為奇,傳為異談。
*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並非諸葛亮遺計,《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軍相近時,蜀漢將軍姜維和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做勢佯攻,司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軍入谷然後發喪。當時在蜀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
* 魏延反叛,被馬岱誅殺:魏延與楊儀不和,相爭失敗、兵敗被殺。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第 一 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 二 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 三 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 四 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 五 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 六 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 七 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 八 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 九 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 十 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 十一 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 十二 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 十三 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 十四 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 十五 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 十六 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 十七 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 十八 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 十九 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 十 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损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 十 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 十 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 十 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 十 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 十 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 十 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 十 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零零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零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一零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一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一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一三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一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一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一六回 锺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一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一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一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二零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No comments: